高考志愿填报必知:什么是征集志愿?什么是大类招生?

一、什么叫“征集志愿”,“征集志愿”和“补录”是一回事吗?

1、什么是“征集志愿”和“补录”?

征集志愿:是在高校招生过程中,原报考这个高校的人数不够,只能通过再征集志愿,才能录取到计划招生的人数。

补录:在开学后,录取的学生放弃这个学校,在校生人数没有达到招生计划,再补充录取学生就叫补录。

其实在志愿录取期间,补录志愿与征集志愿的概念基本上是一样的,只是一般在录取结束新生开学时期的的补录,不再使用“征集志愿”的说法。

2、为什么会出现征集志愿?

各批次征集志愿仍然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,所公布的院校计划缺额分为三种情况:

(1)高校在正式投档时生源不足导致缺额;

(2)院校投档时生源充足,但部分考生因不服从专业调剂、身体条件不符合所报专业的要求等原因而退档形成的缺额;

(3)院校生源足额,但后期高校在该省追加了招生计划。

3、小编分析

各批次录取时,因各种原因,学校没有按招生计划完成录取工作,因此在该省进行征集志愿,由各省教育考试院官方发布,一般填报时间很短,只有一天的时间,可能会出现2-3次征集志愿的情况。

注意:征集志愿可能是机会,也可能是陷阱。

二、什么是按“大类招生”?

1、什么是“大类招生”? 有部分大学的专业按大类招生,就是将考生先按某一科类招进来,如工商管理类(包括工商管理、人力资源管理、会计学、财务管理、市场营销等专业),1到2年内不分专业,统一学习专业基础课;

大二或大三时根据学生前期的考试成绩和意愿,再进行院系或专业的选择,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和发展。(具体分流以学校招生章程公布为准)。

2、填志愿的时候怎么分辨是专业招生还是大类招生?

看专业名称后面是否有“类”或“实验班”,如果出现那就是大类招生,否则是专业招生。

3、 小编分析按“大类招生”的利弊:

(1)按大类招生的利:高三时高考对专业不了解,可以入校后,根据自己对专业的喜好进行选择,免得转专业的麻烦;

(2)弊端:有些学校把不好就业的专业或冷门专业,混在好专业里,这些专业里的好专业,在大二重新进行专业选择时,会被成绩好的学霸优选,成绩略差的考生有被分到“天坑”专业的风险。

怎样尽量规避“大类招生”的风险:如果被大类招生的学校录取,进大学后要加倍努力,才有机会分到学校的优势专业或好就业的专业。